文章資訊內容

現代父母的壓力與調適-2011-2/19劉玲惠

   現代父母的壓力與調適-(本文作者為喆方心理諮商所所長)文:劉玲惠

由於青少年問題日益增多,親職教育也普遍受到注意,許多父母面對孩子的問題,常常是急著找出「對症下藥」的策略,希望儘快處理掉當前的難題。

然而,教養子女除了方法與技巧之外,最重要的是本身的態度與心境,很多父母身處壓力下而不自知,卻只一味的責怪孩子行為的不順眼,到後來,孩子可能接受到父母一堆無謂的挑剔而無所適從,乾脆充耳不聞,做家長的責倍感困惑,直嘆「現代父母難為!」

壓力(stress)係指在某種情境下此人覺得好像受到某種程度的威脅。當個人感到壓力,則必須付出額外的精力以保持身心的平衡,往往使人身心不適。現代父母通常面臨的壓力來源如下:

一、社會變遷給家庭的衝擊 現處台灣當前的社會,物資豐沛,一般家庭為了維持某種程度的物質享受,必須付出相當心力,而當父母為錢拼命工作時,年輕的下一代在享受生活之外,卻也養成「利慾至上」的心態-「什麼都要最好的」。難怪廣告媒體拼命抓住年輕人的心,以期有所斬獲。

暴力與色情的夢饜,是現代家長與環境的另一個角力戰場,社會各角落,如:電視、電影、廣告、電腦、遊樂場所、社區住宅等無孔不入,年輕人所見所聞,很難避開它的引誘與威脅,這也是父母心中的痛 。

社會變遷中,另一個更大的衝擊是「家」的不穩定。外遇與離婚事件的一再上演,腐蝕了家的根基;為了工作,父母各分東西,一家人四分五裂;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,全家移民或把孩子送往國外讀書,一家人長期分離所造成的問題,帶來社會另一層的隱憂。

二、父母角色壓力過重「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點上」這句宣傳口號,激化了家長競爭的心態,升學考試助長了競賽的心理,連平日的生活與學習,件件在乎,筆者曾見:優秀學生為了幾分之差,不惜作弊,偷改考卷,這當中還不乏是父母「輸人不輸陣」心態下所造成的。

每逢國小放學時分,校門口總擠滿大大小小車輛,接送中耗費了多少家長的時間與心力,為了安全的緣故,迫使父母對子女ˋ保護有加。殊不知「失蹤兒童」的宣傳短片,張張震驚為人父母的心,這份心頭的壓力,誰人能解?

三代同堂是傳統家庭的美好寫照,但由於社會快速變化,有未成年子女的這一代父母,夾在老一輩的教養觀念與年輕一代的需求中,總有難言的苦衷,也常讓孩子莫衷一是,因而管教理念無法貫徹。

雙薪家庭常面臨「工作與家庭,孰重孰輕」的問題,尤其是做媽媽的,工作角色與家庭角色難以兼顧時,常感心力交瘁,「每當孩子生病而我又無法在旁照顧時,最讓我感到衝突與愧疚,常捫心自問:我是不是該放棄工作?」一位在事業上很有成就的年輕媽媽道出心中的矛盾。

三、孩子成長階段的壓力 孩子打從出生以後,需要父母全心投入地照顧與餵養,尤其是年紀越小的孩子,幾乎是無時不刻都需要成人的關照,有時會讓照顧者忙得喘不過氣來,因此,若有心在事業上衝刺而又想要做好教養工作的父母,難免會有心力不足之嘆。許多家庭裡,太太忙著照顧小孩,表面上相安無事,各司其職,卻疏於經營夫妻關係,長期下來,問題也容易滋生。

進入青春期以後的孩子,在管教方面,帶給父母又是另一種挑戰。孩子本身成長所帶來的困惑,加上情緒的波動,最是難以捉摸,若再加上學習、升學及行為等方面的問題,常讓父母深感這是一段特別難捱的時光。 子女從小到大的教養過程,其中之艱辛,自是「點滴在心頭」,這是人生必經歷程,為人父母長期的「甜蜜負擔」。
以上種種壓力來源,有的是階段性,有個是長期性,有些來自環境,有些來自家庭內,無論如何,這些都可能是親職的難題。
據研究:長期的壓力之下,有的會造成個人生理上的病痛,如:偏頭痛、高血壓、潰瘍和氣喘等心因性疾病。在情緒上,形成易怒、坐立不安、緊張、衝動、無法放鬆、嘮叨、強迫性地自我疲勞轟炸等現象,久而久之,這些壓力來源,不但造成親子關係緊張,家庭氣氛惡化,無形中瓦解了家庭的力量,值得重視。

從研究壓力的模式ABC-X模式來看:A代表壓力來源,B代表資源,C代表認知、信念,X代表壓力感受,其意指:在壓力來源的事件所產生的不穩定狀態,對個人或家庭所產生的結果,有可能是破壞性的,帶來嚴重的危機 也可能從克服壓力中,轉危為安,恢復常態或有另一番轉機,這當中有兩種影響的因素:一為當壓力事件中,你所擁有的資源(助力)有多少,二為對壓力事件所抱持的看法是什麼,例如:面對孩子的出生,你可能持有正面的看法-「妳是老天所賜,我們歡迎你的加入!」你的心情是欣喜地;你也可能持有負面的看法-「你真是個小麻煩,來得不是時候!」因而你的心情是沮喪的。你對事件的看法,決定了對壓力的感受,同時,也影響了你的處理態度。

從以上的角度,我們可以考慮如何因應壓力,為現今父母找出調適之道:
一、了解並正式壓力來源、與壓力共處 ,王先生眼看國內升學競爭,唯恐小孩考不上理想學校,乾脆早就把小孩送出國當小留學生,卻因適應不良而中輟,再回來時對學校生涯適應更加困難。
面對壓力,人們習慣用逃避、抗拒或厭惡等消極方式來應對,根本於事無補,如果壓力事件是無可避免地,則包容與接納的態度,學習「面對壓力」,與壓力共處,方能有平靜的心與理性去處理。就如生孩子就必須養他、教他,這是一輩子無法放棄地責任,這過程得以平常心去看待,抱怨固然無濟於事,逃避更使不得。

二、建立自己的資源網,必要時,尋求協助與接受幫助「資源」包括個人方面、社會資源及家庭資源 個人資源,指的是個人的健康、知識、教育背景、經濟能力、人格特質等,維護並善用自己所擁有的條件,是面臨壓力時的第一要件。常言道:「健康就是本錢。」不少父母為孩子廢寢忘食,精神固然可佩,到頭來,却反而成為其他人的負担。

因此,在為孩子付出時,不要忘了自己的健康,還要照顧好自己的心情,更不要忽略自己的成長,唯有豐厚的個人條件,才能穩住陣腳,迎接逃戰。
處在這個社會中,不懂善用社會資源,有如出門無交通工具,寸步難行。臨時有事相託、困難時互吐心聲或尋求解之道、資訊的互通有無、情感的相互慰藉等,鄰居和朋友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援手,而各種助人機構、社團或活動等,都是現代父母常需借用的資源。

家庭是一輩子最值得耕耘的事業。温馨和諧的家,可以成為個人的「避風港」,否則,家若疏於經營,平日冷漠疏遠,當困難來時,「無家可歸」的窘境,恐難為外人道矣!「家似近又遠」,端看每個人的努力了,許多父母,為了孩子而忽略配偶;為了工作,而疏忽家人,長此以往,那損失的代價,實難彌補。

我們常習於「家醜不可外揚」的觀念,即使有困難,也不願求助,許多家有狂飆青少年的父母,心中實有難言之苦,却只有兩手一攤:「對這樣的孩子,我有啥辦法?」少有改善求助之舉。有時,更基於面子,雖問題已現,仍以「管教孩子是咱們家自個兒的事」而拒絕接受學校或專業人員協助,實令人嘆息。放下面子,實事求是,「求助一時,就能健康一輩子」,作父母的,實在要勇敢些!

三、調整信念,改變對壓力的看法 阿明一向功課不錯,是父母心目中的乖孩子,當他父母得知他因逃學而被學校記過時,一臉錯愕,等情緒平靜下來,才發現他們太堅持孩子的出路選擇,與孩子的志趣不合,因而改變心意,尊重他的選擇。「孩子逃學記過」,對父母而言,固然是莫大的震撼,對孩子而言,也是一種挫折。若能冷靜以對,則「危機」未嘗不能化為「轉機」,成為親子關係另一個「成長點」。

面對孩子的成長,我們常常需要去思考--「什麼才是最重要的?」-健康或學業?功課或品性?服從或獨立?獎勵或處罰…這價值兩難問題,經常考驗著生活中父母的抉擇。「若(現在不好好用功),則(將來就沒前途)」,「非(考第一名不可),否則就算(失敗),許多的「若…則…」「非…不可…否則…」定律,在親子間常造成緊張的僵局,其實,認清事實,並能有點彈性的思考,給了我們莫大的空間。